(一)培养目标
培养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,良好的人文素养、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,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,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。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,面向虚拟现实技术应用领域,培养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引擎、三维建模与动画、界面交互、软硬件系统搭建及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;具备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引擎应用、建模和动画、界面交互、软硬件系统搭建等能力;具有信息素养,能够从事虚拟现实及增强现实项目的设计、制作、调试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。
(二)、主干课程
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,设计课程体系注重结合产业发展方向和就业岗位需求。基于项目化驱动教学、以就业为导向、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,厚基础、专方向。以3D建模设计和虚拟现实引擎应用两个技术方向进行课程体系设计。
专业基础课程:Java程序设计、网页设计、计算机网络技术、数据库应用技术、Python应用技术、Linux操作系统、Web前端框架、数据结构与算法
专业核心课程:虚拟现实导论、3D建模设计技术、虚拟现实3D建模基础、UI界面设计、三维动画设计、Unity3D基础与应用、虚拟现实应用开发、UE4引擎开发、数字机器人

实践能力培养方向1:虚拟现实3D建模实训

实践能力培养方向2:虚拟现实项目开发实训
(三)职业发展路径

(四)行业发展前景
1. 市场规模与增速
全球市场:预计全球VR市场将保持年均37.71%的复合增长率,至2028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4724.98亿元人民币,其中中国市场规模未来几年或突破500亿元。
终端设备:中国工信部“十四五规划”提出2025年VR终端销量超2500万台,行业进入快速成长期。
2. 技术创新驱动
技术融合:AI、5G、数字孪生等技术与VR结合,推动近眼显示、影像捕捉、人机交互等关键技术迭代,提升沉浸感和交互灵活性。
生成式AI加速虚拟场景构建,降低内容开发门槛,优化用户体验。
硬件升级:设备向更轻量化、智能化、云化发展,支持远程存储与智能推荐功能,打破单机限制。
3. 应用场景拓展
消费领域:游戏、影视等内容持续丰富,VR游戏开发、特效制作、虚拟场景搭建需求激增。
产业融合:VR技术用于模拟手术、远程教学等场景,推动教学效果和医疗精准度提升;建筑师通过VR预览设计效果,企业利用VR实现电力巡检等工业场景的数字 化;虚拟购物、数字文旅等新业态加速落地,扩展行业边界。
4. 就业与人才需求
岗位需求:VR开发、3D建模、硬件研发、用户体验设计等岗位缺口显著,中国未来人才缺口预计达80万以上。
就业方向:北京、上海等地因产业集聚效应,VR岗位数量和薪资水平领先。
技能要求:跨学科能力(如编程+设计)、行业知识(如医疗、建筑)的复合型人才更具竞争力。
5. 未来趋势
技术落地:医疗、汽车、文旅等领域将成为VR技术商业化的重要方向。
政策支持:中国工信部对VR企业技术攻关项目提供专项资金补贴,最高达2000万元。